1. 首页
  2. 观点
  3. 何志毅点评 | 格罗夫氢能源
菜单
本页目录

格罗夫氢能源+何志毅点评

原创 郝义国 何志毅 知一思享

2025年03月28日 08:08 上海

图片

以下是格罗夫氢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郝义国先生在2024产业领军企业研究成果发布暨案例交流会上的报告全文。(本文根据会议讲话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时长10:21

非常感谢何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分享,刚才通过短视频对我们公司会有些了解,应该说早在十年前,2014年10月14号我们做了一个投资布局氢能的战略前瞻性决定,历经十年到现在我们的产品可以走向市场了。

格罗夫应该说是应这个时代而诞生,上午大家谈到领军企业它的培育方向很重要,氢能源产业这个赛道应该说是国家换道超车领先全球为数不多的赛道之一,我相信这个赛道会走出一批全球领先的企业。大家看到国家产业支持政策的这些表达,有的是最近的,有的是两年前的,可以看到氢能源作为一个未来产业已经向我们走来,并且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尤其是今年从山东开始有6、7个省份先后发布氢能车高速公路免通行费用,这个政策会带动明年氢能在重卡领域产业大的爆发,也包括我们现在做的氢储能。

图片

刚才谈到我们格罗夫从2016年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明年是十年,应该说是十年磨一剑,到了亮剑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十年前我们能想到干氢能?为什么我们会做这个事?也是早在十年前一个领导期望我们要干千亿产业,我05年的博士论文是研究中国汽车产业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双碳,我在东风汽车公司干过十八年,当时我一直认为中国是个汽车大国,不是个强国,氢能汽车是领先全球百年一遇的一个时代机遇。

应该说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可以说格罗夫是一路顶着质疑声走向未来的。最初很多人质疑我们选这个赛道、质疑我们干这个事,到质疑我们能把它干到国际领先的状态,再后来到质疑我们能干成这个事。应该说我们这些年秉承“三个超常”,“超常认知、超常力量、超常定力”走到今天,应该说我们现在非常有信心能干成这个事业,到了“超常发展、超常贡献”的时候。

图片

大家可以看到格罗夫它不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点,是个产业生态企业,应用终端是氢能汽车和氢储能发电装备,上游有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这是核心。从这个角度看你可以把它类比成现在的比亚迪,比亚迪为什么厉害?因为它有锂电池汽车产业生态,它不是一个点,这个积累一旦爆发它会强势发力。我们格罗夫和现有氢能其他企业有什么差异?或者说为什么格罗夫会有机会成为一个产业冠军领先企业?因为它和别人有不同的地方,第一个不同,它从整车到发动机、燃料电池都是正向开发的,全新的平台架构和车身结构,没走改装的路,我们走了不寻常的这个路。

第二,我们是国内为数稀缺的,从全新正向开发氢能乘用车降维到氢能商用车、氢储能发电,走不同的创新之路。大家看到这个数据,这个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2022年对我们的一个定量评价,格罗夫在这个时点核心关键专利公开量是国内唯一一家企业进入全球前十的。在中国我们是遥遥领先,把我们和丰田对标,有两项我们是世界领先的。

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一个状态?它是有路径的,两个路径:第一,是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我们干了别人没干的事。这两辆车在17、18年开发的时候,全新的平台架构,整个架构是氢能应有最好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说格罗夫是应这个时代而诞生的?包括两个车的车身都是全碳纤维的,这是一个领先;第二,我们虽然不是一个传统车企,但我们做到了全球的研发资源为我们所用,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系统集成创新,体现在“创新、国际化、前瞻性”这关键的八个字。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在氢车的领域可以产业化了,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就投了5.5亿到氢能这个赛道,那个时候大家对氢能知道的还不是很多,不像现在非常热。这是我们已经量产的49吨的氢能重卡,我们一直在关注西部,我们的氢能重卡主要投放到西部高海拔、寒冷、空气干燥、粉尘大的应用场景,这对车的寿命、性能有绝对挑战的。

图片

2021年做道路实验,2022年市场化投放,历时这几年,现在2025年具备大批量投放市场的条件了,再加上刚才谈到的高速公路免通行费用,明年这个市场应用会爆发。

这是我们2021研发的单台套640千瓦氢能发电装备,我们可以把风光电制氢存储,这个我们在当时是单体世界上最大的,目前我们可以做到兆瓦级、百兆瓦级,刚才大家视频里看到的200兆瓦级氢储能项目是80个集装箱发电机组系统集成,这是我们明年要重点量产的。

接着给大家分享,我理解双碳就是用风光发电替代煤发电,用氢能替代石油、天然气,实现国家能源自主。未来有5万亿美元的市场机会,这是技术进步和政策驱动,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大家可以看这个大的球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锂电新能源、光伏企业,小的球是氢能企业,前一个十年是锂电的时代,我相信下一个十年是氢能的时代。

这是罗兰贝格的一个预判,他说氢能车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从技术本质上来讲它的成本会很低,这里预判2032年氢能车会强势往上走,我的判断是2028年前后。

我们把化石能源作为1.0时代,汽车替代马车的时代,我认为氢能是新的汽车替代马车的2.0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应该有世界级的企业诞生。

在交通应用领域,重卡运输场景点对点的适合氢能汽车应用推广,我这里不讲了。大家讲氢能是不是适合乘用车?我认为在三五年氢能乘用车会走进家庭。能不能适合?从本质上讲看三个维度,整车的成本、使用成本和加氢的便利性,三几年后我们有能力把氢的成本和锂电、燃油车去平价,一辆氢能乘用车百公里能耗不到一公斤氢,当一公斤氢二十块钱的时候,百公里就十几块钱,加一箱氢的SUV可以跑一千七八百公里,我相信未来大家会喜欢上氢能乘用车的。

大家看我们国内氢能汽车都在卷氢能重卡改装,看看国外欧美、日韩都在干啥?未来两三年大量的氢能乘用车新车型会投放市场。这是储能,这里我不多讲了,氢储能是超长时、大容量,未来有可能替代抽水蓄能。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氢能产业未来两大引擎氢能重卡和氢储能发电,会驱动整个产业强势爆发,这是我们重点要讲的、要做的。

图片

格罗夫经过十年的积累,有成为领军企业的这种特质,我们超前预判、世界领先的占位,我们现在到了产业化、资本卡位这个点了。这是我们一个数字,大家看到可能会很大一个问号,大家看现在目前的氢能企业收入都是几个亿,为什么你格罗夫明年能够干上20个亿。我讲格罗夫的定位不一样,我们干的是整车,是氢储能发电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我们一个项目可能有上十个亿的收入。格罗夫已经十年的积累了,到了爆发的时候,我们是有信心达成的。

这是高盛对我们未来5年发展的一个认知,格罗夫有二次、三次增长曲线,一个企业要想大发展必须要有不同的增长曲线助推,这是最后一页PPT。格罗夫的定位比较独特,它不仅是一个新能源汽车企业、氢能汽车企业,同时也是个能源企业,又是产业链的生态企业,定位、占位、卡位,奠定行业领先地位。

我的一个愿望是中国应该有自主高端的氢能汽车。但是我认为在这个赛道里,燃油车是欧美日韩领先了一百多年,我们是跟随的,锂电池有特斯拉、比亚迪领先全球,氢能汽车是不是到了由中国来引领?中国应该有像格罗夫这样有积累的创新企业,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个企业在这个赛道里培育成为一个产业领军企业。

谢谢大家。  

图片

图片

何志毅老师点评《双碳驱动下氢能源未来产业的培育与实践》

,时长04:19

感谢郝义国董事长慷慨激昂的演讲,郝董事长2014年加入了我们的学习班,成为了我的学生,有机会结缘。2016年我跟他有一次深谈,好多同学在边上,应该说那个时候他说服了我对氢能源汽车未来前景的信任。

昨天晚上我又跟他有一次深谈,我就问他为什么你2016年说服我了,但是这几年氢能源汽车的进展这么慢,他又说了很多理由,主要是讲氢能产业作为新技术革命的突破需要克服一些大发展的障碍,只有产品技术迭代的产品成熟度、社会接纳的市场准备度和资本供给的资本信心三者形成共振时技术革命才会爆发,理论上也说服我了。

我再问他一个问题,我说在未来十年你觉得氢能源汽车会是一个什么发展前景呢?如果他说服我的那些理由都成立,我相信格罗夫是一个很伟大的公司,未来有很大的市场价值。但是现在的技术路线,我个人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我是不能够轻易下结论的,但现在确实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四种汽车路线,一个是传统燃油车,一个是混合动力汽车,一个是锂电池汽车,一个是氢能汽车。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锂电池汽车蓬勃发展引领整个世界的潮流,我们也可以看到欧美国家正在对我们进行遏制,这个遏制背后有很多原因,有政治的原因、经济的原因,以及有他们提出来锂电新能源汽车将会面临来自资源约束的问题、环境约束的问题等等。

到底新能源汽车走向是一个什么方向?我觉得有待于考验,这也是考验我们的技术眼光和市场眼光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尤其日本在大力做混合动力和氢能源汽车。中国在这个领域里边也冒出了像格罗夫这样已经有十年氢能源汽车积累基础的企业,我也相信郝义国本人有18年的汽车产业经验,博士读的学位也是这个相关应用领域的,他孜孜不倦花了十年的时间在这里,至少使得我们国家在氢能源汽车这个赛道里面有一个金种子选手。

所以我衷心愿望他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他跟我讲的比这个还高,22.5亿的销售收入。我这里也给你一个建议,我想现在发展过程中间有很多瓶颈,其中有一个是融资和资金投入的瓶颈。今天我们好多金融机构坐在这里,我也有学生在做租赁行业的领导,重卡很成熟,乘用车还要等下一步,最早2016年跟我讲的是这两款乘用车。氢能重卡这么成熟的汽车,而且有6个省已经提出来氢能重卡上高速公路是不收通行费的,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动用融资租赁这个金融的手段,来帮助我们的销售,一定要实现量产化、市场化,扩大客户的市场规模,实现22.5亿的销售收入。我相信只要明年能够突破22.5亿的销售收入,后年、大后年的路子就会比较顺利,2027年的IPO上市就有希望,谢谢郝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