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全球产业研究的起源与全球产业研究图谱
原创 叶晨 知一思享
2024年05月29日 12:12 湖南
以下是新瑞学院执行院长叶晨先生在2024全球产业发展论坛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专家学者、业界领袖:
大家下午好!我是叶晨,来自于何志毅教授研究团队,很荣幸代表团队对全球产业研究和研究成果全球产业研究图谱2024做一些解释与补充说明。
全球产业格局的研究构思于2016年,2017年正式启动。彼时,研究团队抱着向美国学习、以美国为标杆的态度来分析和看待中美产业的错位竞争,探寻上市公司市场空间、中国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和中国创业者未来的成长空间。因此,诞生的第一张图谱即是中美股市的高市值企业分布图谱,我们对高市值企业的定义是市值大于等于100亿美元的上市企业。
2018年,随着中美贸易战逐渐升温,愈演愈烈,全球产业的重新分工和布局,国家对产业越来越重视。我们研究的重心逐步转向在全球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视角下审视中国产业和企业的位置。
2019年,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超过美国;2020、2021年,中国大陆企业的数量超过美国。中国企业比美国强了吗?中国产业比美国强了吗?中国产业体系比美国齐全吗?什么是产业头部企业或曰领军企业?领军企业或世界一流企业可否又大又强又久?国企非国企占比多少合适?中国各省市实力分布如何?各种全球和国家的企业分类标准的优点和不足,等等。在诸如此类现实问题的引发和逐步引申下,我们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颗粒度也越来越细,试图对这一套问题进行回答。
全球产业研究图谱分为三个篇章,国家产业篇、领军企业篇、两国比较篇,共15个主题的系列图谱,包含了57885条信息,直观地表达了本研究中各主题的内容、逻辑和具体数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全球各国尤其是中美产业的比较;世界领军企业、百年领军企业、高市值企业的国家和产业分布;中国的产业结构、产业实力、区域分布、领军企业及国企与非国企占比分析。
下面,我主要对图谱做一下简要说明。
图谱的应用性
全球产业研究图谱是以研究大视野和数据细节相结合,让研究数据会说话的创新性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可视化的呈现。希望当我们的读者拿到图谱时,可以像指挥员审视作战地图一样,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有时又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角触动。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产业政策、战略规划、投资布局、资源配置、科研教学等领域。
图谱数据来源
知一产业数据库,是研究图谱的主要数据来源。研究团队以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全球产业数据库。在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265个交易所收集的54613家上市数据中,剔除多地上市、柜台交易、AB股、相同上市主体、信息不完整等条目后,并主要通过路孚特(Refinitiv)金融数据库、万得(Wind)数据库进行校验,获取了全球45017家上市公司数据,数据节点为每年的12月31日。
产业分类的选择
在产业分类标准上,当前国内外主流的分类体系可以分为管理型和投资型两种。其中管理型包括联合国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北美行业分类系统、国家统计局的国准及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管理型行业分类体系面向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目的是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便于宏观统计工作与国家之间的比较。
而投资型则包括全球行业分类标准( GICS)、国际行业分类标准(ICB)、中证、申万、中信、Wind等行业分类标准。投资型行业分类体系是面向投资者的,目的主要是在投资者的投资分析、业绩评价、资产配置或指数跟踪中得到应用,力求反应不同行业的不同投资价值。
从全球比较和数据可获取的角度,研究团队选择了应用范围最广的GICS标准。该标准由标准普尔(S&P)与明晟(MSCI)共同制定。MSCI是全球最大的指数服务提供商,也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据晨星、彭博、eVestment的估算数据显示,全球约10万亿美元的资产以MSCI指数为基准,全球前100个最大资产管理者中,97个都是MSCI的客户。在2023年3月的最新版本中,一级产业(Sector)11个,二级产业(Group)25个,三级产业(Industry)74个,四级产业(Sub-Industry)163个。考虑到产业数量的变化主要集中于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领域,研究团队将涉及产业归并至对应三级产业,故四级产业仍为158个。
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意识到GICS的金融投资产业分类属性,以及GB的经济学统计分类属性,有必要建立连接两个分类的产业经济学属性的产业分类,也即GBH的分类。
在企业国别的甄定方面,主要依据总部所在地、母公司所在地进行判定。
本文中涉及的中国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指中国内地企业数据,涵盖内地A股上市的所有企业及港股中资股、全球中概股企业;在领军企业的研究中,对涉及中国内地(6807家)、中国香港(1276家)、中国澳门(17家)、中国台湾(2084家)企业数据会特别标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6807家上市公司,是根据股市优先级剔除了多地上市公司重复数据后的数量。去重前中国上市公司总数量为6988家,A股、港股、美股及其它股市分别为5335家、1258家、300家、95家;去重后为5335家A股上市公司(深交所2838家,上交所2258家,北交所239家)、1103家、285家、84家。
评价体系与指标
图谱在国家、产业、企业三个层面进行逐年研究分析,形成了对全球各国产业和领军企业的测量评价体系,在企业总量或曰规模性指标、产业性指标、效率性指标、社会性指标四个维度上,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形成了不同的系数、排名和评测结果,诸如企业总量实力系数、领军企业、优势产业、国家综合实力系数,产业综合占比等。
这其中市值、营收、利润是核心指标,贯穿整个评价体系。市值为企业按照每个交易日收盘价计算的全年平均值;营收、利润、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归母利润、净资产等均为TTM数值,即以每年的12月31日前推四个财季的数据。数据的货币单位为亿美元。汇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年交易中间价格的全年平均值换算。这些指标的设置,综合考量了不同国家和企业的财报发布日的不同,希望能在全球范围、同一时间段内、同一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
在权重比例方面,经过对黄金分割法,6:2:2、5:2.5:2.5、4:3:3分配法,算术平均法等对领军企业进行试算,最后选取了匹配度最高的5:2.5:2.5的权重分配。
以上就是对图谱的简要补充和说明,欢迎各界专家学者,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深入交流!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全球产业发展论坛2024上的讲话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作 者
叶晨
新瑞学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