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3. 迈向深蓝的战略跃迁——海洋经济:蓝色聚宝盆的掘金密码
菜单
本页目录

迈向深蓝的战略跃迁——海洋经济:蓝色聚宝盆的掘金密码

原创 吴乐进 知一思享

2025年07月14日 08:08 美国

图片

导语:蓝色星球,经济新边疆。

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这片深邃的“蓝色聚宝盆”已超越传统的“鱼盐之利”,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蓝色革命”,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它绝非简单的资源获取,而是一个融合“尖端科技、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生物经济与生态治理”的庞大复杂体系。联合国定义其核心在于“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全球估值已达“6万亿美元”,支撑“1.5亿人”就业。在中国,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正式跻身国民经济“十万亿俱乐部”,标志着“海陆双轮驱动”新格局的确立。

海洋经济:

从“鱼盐之利”到“蓝色革命”的全球竞合

海洋覆盖地球71%的面积,其经济价值正从传统渔业向“三深”(深潜、深钻、深网)科技革命跃迁。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数据,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8%,首次跻身“十万亿级俱乐部”。这一跨越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在于产业结构的质变:

◆ 从“平面开发”到“立体利用”:

海洋经济已形成“From(资源开发)—To(服务海洋)—At/In(海上活动)”的三维框架,涵盖24个细分领域。例如,深海采矿装备国产化率从2019年的15% 跃升至2024年的38%,中车株洲所研发的20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突破100米水深技术瓶颈。

◆ 全球价值链重构:

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已收到30余份深海采矿申请,涉及12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国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CCZ)获得7.5万平方公里勘探区,深海稀土储量占全球50%以上,钴资源为陆地7倍。

(一)核心驱动力:政策、科技与地缘博弈的三重共振

1. 政策红利释放新质生产力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五大方向。全国各沿海省份深入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打造包容共享的海洋开发合作枢纽。广东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引育计划”,全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福建全力推进“空天陆海潜一体化平台”建设,设立“政产学研金”交流平台—闽海汇,聚焦“港、船、能、药、游”五个重点赛道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2025年项目投资超2200亿元;上海提出“3+5+X”海洋产业体系(船舶海工、航运服务、海洋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

◆ 资本市场加速布局:2025年上半年海洋科技指数上涨13.7%,深海科技板块市值突破1800亿元,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完成产业链整合。

2. 技术突破重塑产业格局

◆ 深海探测:“奋斗者”号万米深潜器推动耐压材料国产化,深海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850亿元。

◆ 能源革命: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从2020年0.47元降至2024年0.28元,广东阳江建成全球首个抗台风型漂浮式风电场,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

◆ 生物经济:南极磷虾油提取技术使产品附加值提升30倍,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年产值超500亿元。

3. 地缘战略争夺资源主导权

◆ 美国单方面授权公海采矿,中国通过“三步走”战略锁定CCZ资源区;挪威Equinor在巴伦支海启动全球首个深海采矿项目,中日韩竞逐东海油气田开发权。

(二)产业链图谱:从海底资源到云端服务的价值跃升

(三)未来趋势:从“向海图强”到“向海而兴”

1. 深海科技:万亿级新赛道

◆ 预计2030年全球深海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中国在深海采矿装备、水下机器人领域专利数全球占比超35%,但高精度传感器仍依赖进口。

2. 绿色能源:漂浮式风电革命

◆ 广东首个商业化漂浮式风电项目2025年投产,单机容量突破20兆瓦;漂浮式光伏与风电协同开发模式在山东试点,单位面积发电效率提升40%。

3. 生物经济:海洋药库开启

◆ 南极磷虾油市场规模年增25%,海藻多糖抗癌药物进入临床三期;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建成亚洲最大海洋天然产物库。

4. 制度创新:海洋治理新范式

◆ 浙江舟山试点“海洋碳汇质押贷款”,福建建立全国首个蓝碳交易市场;欧盟《深海采矿条例》要求采矿前需完成生态影响评估,中国正推动国际规则制定。

(四)挑战与对策:破局“卡脖子”的中国方案

◆ 技术壁垒:

深海高精度定位系统、耐压密封材料进口依赖度超60%。对策:联合中科院、中船集团等组建“深海创新联合体”,设立千亿级海洋科技基金。

◆ 生态风险:

深海采矿可能破坏海底生态系统。对策:建立“开发-修复”联动机制,强制企业缴纳生态保证金。

◆ 国际博弈:

公海资源争夺白热化。对策:深化“一带一路”海洋合作,推动金砖国家成立深海资源开发联盟。

深度掘金“蓝色聚宝盆”:

解码海洋经济的战略跃迁与未来引擎

(一)底层共振:驱动海洋经济崛起的核心逻辑

1.  资源稀缺倒逼深海突破:

◆ 数据对比:

陆地矿产资源探明率超80%,而深海多金属结核的钴储量是陆地的7倍,稀土元素储量占全球50%以上。

◆ 技术攻坚: 

资源分布不均衡迫使技术飞跃。中国“奋斗者”号万米深潜成功,其超高压材料技术直接赋能深海采矿装备,国产化率从2019年15% 跃升至2024年38% ——这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基石。

2.  地缘博弈重塑海洋秩序:

◆ 争夺加剧:

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已收到30余份深海采矿申请,覆盖超120万平方公里。美国2023年单方面授权公海采矿,凸显规则与话语权的激烈争夺。

◆  中国战略:通过“深海进入、探测、开发”三步走,中国在太平洋CCZ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勘探权。此布局既是资源保障,更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必然选择。

3.  绿色革命点燃海上能源:

◆  成本骤降: 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从2020年0.47元陡降至2024年0.28元,核心驱动力是16MW+超大机组、碳纤维叶片轻量化等技术创新。

◆ 中国引领:全球新增装机中国占比高达58% (2024年),年增速30%。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漂浮式风电技术正打开此前难以企及的深远海能源宝库。

(二)价值网络:从海底到云端的全产业链图谱

◆  上游(资源勘探与高端制造):

勘探先锋:三维地震技术、深水钻井平台(如“海洋石油981”)支撑深海油气;南极磷虾捕捞依赖-35℃超低温运输船与变水层拖网。

制造脊梁:中国承接全球43% 海工订单,振华重工、中集集团等在钻井平台、养殖工船领域主导。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深潜器市场高速增长,预计2028年全球达850亿元。

◆  中游(资源开发与绿色转化):

能源纵深: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挺进,中广核“伏羲一号”实现“风渔融合”;海洋油气进军超深水(巴西盐下油田、中国南海荔湾气田),依赖浮式生产系统(FPSO)。

生物掘金: 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智能网箱)显著增产(湛江硇洲岛年增产值超2亿元);

海洋生物医药将南极磷虾磷脂型“Omega-3”附加值提升数十倍。

◆  下游(精深加工与智慧治理):

价值提升: 金枪鱼“零废弃”产业链(至胶原蛋白肽),山东蓝润产品畅销全球;海水淡化成本下降,广东产能占全国39%。

智慧与可持续: AI驱动的智慧港口(青岛港效率全球领先);海洋生态修复(微藻固碳)与创新机制(山东“碳汇交易”)激活社会资本。

(三)未来浪潮:深蓝领域的热点与趋势

1.  深海科技爆发: 深海采矿、智能水下装备成为政策焦点与未来产业,预计2030年全球深海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

2.  漂浮式风电时代: 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广东首个商业化项目2025年投产,预计2030年深海风电装机占比超30%。

3.  蓝色生物经济崛起: 海洋生物医药、功能性食品(南极磷虾油、海藻多糖)市场增速超30%,需求持续旺盛。

4.  负排放技术探索: 海洋碳汇、人工上升流等技术潜力巨大,是未来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之一。

海洋经济正经历从“浅蓝”向“深蓝”的深刻跃迁。中国凭借强大的政策支持与工程能力,已在海上风电、海工装备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然而,深海资源高效开发、关键核心材料(如耐压、防腐、密封)、高端传感器等“卡脖子”技术仍需攻坚克难。未来十年,随着漂浮式风电大规模商业化、深海采矿规则落地、海洋负排放技术突破,海洋经济将不仅是增长引擎,更是重塑全球资源格局、引领绿色革命、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核心战场。

写在最后:

迈向深蓝的战略跃迁

海洋经济不再是陆地经济的补充,而是与陆地经济并驾齐驱的“双轮驱动”。

海洋经济的本质是人类对生存空间的第三次拓展——从陆地到海洋,从浅蓝到深蓝。当漂浮式风电点亮深海,当基因编辑技术解码海洋生物密码,当碳汇交易重塑海洋价值,我们正在见证一场文明跃迁。正如《自然》杂志所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但唯有遵循“科技向善、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才能让蓝色聚宝盆永续造福人类。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这是关乎国家未来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命脉的大事。中国将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江海联动、优近拓远”开发战略,掘金“蓝色聚宝盆”,解码其发展密码,形成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格局。

经略海洋的征途,既需仰望星空,明确向海图强的宏伟蓝图;更需脚踏实地,在产业跃升、科技攻坚、生态增值、开放融合、治理变革的关键路径上精准发力。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激活这片蔚蓝国土蕴藏的巨大潜能,让 “海洋强国”之梦,在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的壮阔航程中,劈波斩浪,驶向深蓝。

知一思享

何志毅教授领衔的产业研究的成果展示!外部产业研究的优秀成果采集!何门师生的思想精华荟萃!

2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  吴乐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知一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智慧之星创投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责编 草堂月 | 美编 邹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