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3. 2025全球产业实力50强
菜单
本页目录

2025全球产业实力50强

原创 杨军 知一思享

2025年09月26日 08:08 湖南

从产业学视角评价国家产业实力

在全球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今天,如何客观评估国家产业实力成为关键课题。2025年9月19日,在由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纽约办公室(UNITAR-NYO)、知一产业研究院主办,国际艺术与文化研究院(IAA)组织承办,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外交与全球行动中心(CDGA)共同支持的“产业学:全球协作下的产业重构”论坛上点蓝字,了解详情全球产业实力500强榜单亮相联合国总部),知一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全球产业实力五十强(Global Industrial Power Top 50,以下简称GIP 50)”,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性的解答。

图片

榜单

绝大多数排名,其实都是某种深度研究的副产品。

世界经济论坛(WEF)在1979年还是“欧洲管理论坛”的时候,尝试用人均GDP解释不同国家增长的动力;2004年推出全球竞争力指数(GCI)时,搭建了效率和创新的双支柱,进而逐步发展为涵盖12大支柱、40项指标的评估体系。

IMD在1989年推出《世界竞争力年鉴》时的初衷,是揭示不同国家为商业提供有竞争力环境的能力;1996年与WEF因为研究理念不合分道扬镳后,IMD才确定了方法论,以及经济表现、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基础设施四大维度的评价维度。

联合国工发组织从1990年代起追踪制造业增加值,试图帮助后发国家实现工业化;在建立竞争性工业绩效的评价指标后,分别于2013年响应《利玛宣言》“包容性、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和2018年呼应《巴黎协定》的全球气候目标,不断调整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和权重。

为响应联合国在2025年发起的“科技赋能:塑造包容性未来”的全球倡议,基于知一产业研究院近十年积累形成的“全球产业数据库”和产业学研究,“国家产业实力”的评价应运而生。对于每个国家,将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总收入和总利润除以相应的全球总额,得到三个比例值;将三个比值加权求和,就得到了该国的“产业实力系数”,再辅以“优势产业得分”和“产业领军企业得分”进行校准,最终生成反映国家产业综合实力的评估结果。

分析

全球国家产业实力50强的排名中,除了北美、东亚、欧洲和大洋洲在各种榜单中常见的国家外,南非、埃及这两个非洲国家,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7个拉美国家,以及阿联酋、巴基斯坦等7个中、西亚国家也跻身50强。

“国家产业实力”第一次推出榜单,就比世界经济论坛和联合国工发组织的前50名榜单,覆盖了更多大洲,且各地区的国家数量更均衡,更真实反映了全球产业实力的多极化的趋势。

UNIDO早在1971年发布的《世界工业发展报告》中就曾指出,资本短缺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障碍。虽然国际贷款和援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但这类资金大多投向短期项目。由于缺乏长期战略导向,这些资金不仅很少转化为可持续的生产力,反而常常加剧债务负担。过去半个世纪的国际经验凸显了替代性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挪威政府全球养老金(GPFG)、阿联酋的Mubadala投资公司、墨西哥的对冲计划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跨境上市等案例表明,对于资源丰富型经济体而言,建立主权背书的资本市场能有效缓解资本短缺问题。近期,UNIDO明确提出了三阶段发展路径:资源确权、市场培育和能力建设。与此形成补充的是,OECD和世界银行强调制度质量更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确保财政透明度、治理独立性和风险隔离方面。

从各国上市公司总数及本土资本市场上市比例表格中可以清晰看出,全球前50强国家95.16%的上市公司依赖本国交易所实现企业资本化。爱尔兰和卢森堡是两个显著例外,爱尔兰约60%-70%的上市公司、卢森堡约50%-60%的上市公司均为注册地迁入但实际经营不位于本地的控制实体。这一现象凸显了两国作为欧盟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税收筹划优选地的特殊地位。

针对全球产业实力50强的国家,还统计了各国所有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总收入,并将这两个数值分别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了对比。有18个国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了GDP,虽然这可能暗示资本化过度或市场泡沫的风险,但这些国家通常享有强大的国家信用,在全球产业生态系统中占据关键位置,拥有定价权,并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大利益。

5个国家上市公司总收入超过了GDP,这些国家在本地市场容量有限的背景下,通过全球化战略最大化释放产业价值:日本、韩国和泰国的汽车产业,日本和泰国的电子产业,韩国的半导体产业,瑞士的医药与机电产业,以及卢森堡的钢铁新材料产业,均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排名1-25的国家,市值与GDP之比以及收入与GDP之比的均值,显著高于后25个国家的均值。同样,发达经济体的比率高于发展中经济体。这一发现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一致,该报告表明发达经济体更依赖股权融资(例如美国为65%),而新兴市场依赖间接融资(例如中国>60%)(使用世界银行自然资源租金(NRR)和UNCTAD资源出口比率(R/E)来划分资源依赖程度:NRR>10%且R/E>60%=高度依赖,满足一个标准=中度依赖,均不满足=低度依赖)。

低依赖度国家的经济证券化程度最高,中度和高度依赖型经济体的营业收入综合与GDP比率相似,但高度依赖型国家因资源部门的资本化而显示出更高的市值比率。

关于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的争论可追溯至1931年,当时W.G. Hoffmann就曾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推进,消费品与资本品的产出比率会从5:1降至1:1以下。UNIDO于2024年发布的《工业发展报告》强调,制造业在工业化初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银行研究指出: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的低收入经济体,制造业占比应超过27%;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应维持在20%-25%;若增值服务业持续增长,人均GDP超过30,000美元的高收入经济体则可稳定在15%-20%区间。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制造业占比20%-25%、高端服务业占比超40%是最优产业结构。

尽管Victor R. Fuchs于1966年首次提出生产性服务概念,联合国也在1990年修订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ev.3)中正式采用服务业四分法——生产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分配性服务和社会服务,但基于该框架的学术与政策研究至今仍显不足。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我们的研究尝试将服务业区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物流、商务打印和管理咨询都是生产性服务业,而餐饮、零售、休闲娱乐则属于生活性服务业。榜单中所有的50个国家,依据上市公司数据计算的制造业份额都显著高于GDP的统计结果,主要有四个原因:首先,GDP衡量增加值,而无论营收还是市值都对应总产出;其次,资源型产业更容易催生被资本认可的产业巨头;再次,资本市场青睐可扩展、高增长的公司;最后,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可贸易品,更可能受益于全球化红利。

前25名国家的制造业占比,比后25个国家高10个百分点。后25个国家的消费性服务份额反而略高。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资源禀赋与经济的证券化水平存在规律性关联。

低资源依赖国家制造业占比最高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最低;中高度资源依赖国家“收入/GDP”比率虽然相近,但高度依赖国因资源部门资本化导致市值比率偏高。这一发现为资源型国家的产业转型提供了参考。

展望

尽管基于全球产业数据和产业学研究推出的国家产业实力评价,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视角,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当前研究仍存在明显局限。即便在此次上榜的50个国家中,也只有30个国家全部上市公司的市值超过了GDP的60%,只有28个国家的全球上市公司的营收超过了GDP的50%。此外,全球仅40个国家拥有明显产业优势,仅117个国家有上市公司,联合国成员国中的80个国家完全没有上市公司,现有评估体系难以对数量众多不发达的小国,甚至经济证券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做出有效评价。

未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尝试做出改进。

首先是扩大评价体系的覆盖范围,尝试将领军企业或优势产业的定义,从各细分产业前4扩展到前20家,并将全球的"隐形冠军"、“独角兽”和风险投资已经投资的企业数据补充进产业数据库。

其次,增加人均密度、历史发展阶段、经济类型等维度,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体定制评估模型。

再次,丰富评估维度,融入产业韧性、全球市场份额与定价权、价值创造与科技壁垒、以及财政就业贡献等指标。

在成果呈现上,我们将超越传统排名列表,采用更包容、更直观的可视化方式,聚焦数据背后的深层洞察而非单纯位次。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学研究和更多的成果发布,推动更多问题导向的交流、实地考察和沉浸式研究,为各国识别产业机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支撑,共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的全球发展。

*《2025全球产业领军企业500强》榜单将于近期刊发!

知一思享

何志毅教授领衔的产业研究的成果展示!外部产业研究的优秀成果采集!何门师生的思想精华荟萃!

2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  杨军

知一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责编 草堂月 | 美编 邹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