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3. 何志毅 | 企业是科研创新的主要战略力量
菜单
本页目录

何志毅 | 企业是科研创新的主要战略力量

原创 何志毅 知一思享

2025年06月23日 08:08 江苏

图片

中国高校的年度经费预算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学校有29家,第一名是清华大学395亿,第二名是浙江大学352亿,第三名是上海交通大学294亿,第四名是北京大学259亿,第五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226亿……第29名是农业大学100亿。但是其中对科研的投入没有公开披露数据。根据可参照的数据查询,中国顶级大学与世界(美国)顶级大学科研经费投入的差距不大。毕竟中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1998年5月)到现在已经27年了。

中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则是最近几年的事。参照而言,2024年中国企业披露的年度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有37家,第一名是华为。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为1800亿元,其中600亿元(三分之一)投入基础研究,并且不做年度考核。我们注意到这个经费是清华北大的年度经费之和。

我们数据库中为了便于全球比较以美元为计算单位,而且时点都是年底以前企业四个季报的汇总作为年度数据(TTM),故以下陈述以美元为单位。

研发投入第二名是腾讯93.4亿美元,第三名是阿里78.3亿美元,第四名是比亚迪66.6亿美元,第五名是中国建筑59.5亿美元,然后是中国移动,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电建,百度集团,小米集团……我们看到在前十二名中,民营企业与央企各占一半,而且前四名都是民营高科技企业。

第十二名后是美团、中兴通讯、中国中冶、上汽集团、网易、京东集团、宁德时代、中国中车、美的集团、联想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石化、中国能建、百济神州、蔚来、极氪、理想汽车、快手、京东方、海康威视、拼多多、上海建工、海尔智家、工业富联。其中正好过半数的19家企业是民企,18家是国有企业(14家央企、4家地方国企),这也让我们看到民营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决心和地位。在这37家企业里,有30家在全球各产业排名前10的企业,21家是全球各产业的领军企业(前四名),6家是产业冠军企业。

在我们的数据库中,全球研发投入超过100亿(14.04亿美元)人民币的企业共189家,其中美国72家、欧盟39家(德国15家、法国和荷兰各7家)、中国37家、日本20家。在国家排名中,中国稳居第二,但数量仅为美国的一半,占全球的19.6%。

全球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共有17家,其中美国11家(前五名都是美国企业),德国2家(欧盟其他国家没有)、韩国、中国、瑞士、英国各一家。美国及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是亚马逊885.44亿美元,德国及欧洲最高的是大众汽车227亿美元,中国及亚洲最高的是华为252.8亿美元(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名第7位),日本没有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最高的为丰田汽车的88亿美元(注意:比亚迪的投入已经是66.6亿美元了)。

最近我在两个场合听到,我们从高校的科研成果向市场的转化率大约只有1%左右。一个是在某顶级高校里,理工科成果的转让费收入只有投入的1%左右。第二个是在西部某中等水平的高校里,400个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的只有4个,也是1%。有人评论,这不是科研人员转化动力不强的原因,因为很多高校规定了转化收入或作价入股的70%归个人所有,甚至有些高校规定了90%归个人所有。因此,有人认为是中国高校的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的价值极低。那么,人们也不禁会反思,这些科研成果的理论价值高不高呢?

640-iDlG

中央在2024年和2025年的多次重要会议和文件中提出要推动和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至少,国家以后在科研投入的增量上要向可以转化为产业价值的项目大力倾斜,并且再配置上其它各种资源。

国家和社会要把企业看作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要以企业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平台。

从发展规律上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研发会从单一领域向多领域、多学科融合发展,会从应用研究层面向基础研究层面发展,华为、比亚迪、小米都是案例。

我对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充满信心,我对中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投入和产出与美国比肩充满期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