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3. 别沉迷“杭州六小龙”,这些产业才是未来城市经济的龙头!
菜单
本页目录

别沉迷“杭州六小龙”,这些产业才是未来城市经济的龙头!

欧阳宇 知一思享

2025年02月23日 08:13 上海

一到2025,中国的科技产品如同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一般,各种顶尖的“学霸级”民营企业生命形态闪亮登场。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今年是“中国制造2025”的收官之年。2025年元旦前几天,中国海陆空军队等国有组织已经集体抢先交出了高分的“硬科技”作业;紧随其后的2025年正月,舞台交给了民营企业,大家也开始交出了漂亮的高分作业。

“2025中国制造”是2015年5月提出的,当时中国的内外环境确实是内忧外困:外面是欧美国家的威逼劝降,内部则是看衰者不少,经过10年的科技长征,中国还是“熬”过来了,打出来漂亮的翻身之战,让我们可以享受新阶段的第一缕阳光,成果值得骄傲。同时,我们也不要仅仅沉迷于杭州“六小龙”这几个学霸的高分成绩,“2025中国制造”只是在考核全球单个城市的单科学习。各个城市必须多科成绩都优秀,才真会有美好的未来。

图片

图片

“中国制造2025”等于是“数学”这门学科

搞好中国的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好比学好“语文”这门学科,这是国家的根基,这个产业利用自然资源给全民生产提供各种原材料,所以,中国从2013年开始的环保治理政策、严守耕地红线甚至秦岭违建别墅拆除等,其实都是围绕着第一产业中的“自然资源”这根线进行布局和发展。

2015年5月开始的“中国制造2025”则是围绕着第二产业的“生产制造”这根线进行布局和发展,这个产业就好比学习“数学”这门课程,主要是利用第一产业里面的自然资源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硬科技”是搞好这个产业的核心。那么,语文数学都学好、考完、交卷、高分了,接下来还有什么学科要学习和考试呢?答案一定是:“英语”。因为学好语数英都很重要,只有不偏科的学霸们才是真的学霸,中国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图片

图片

“英语”学习是中国各个城市未来的重点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这些行业不直接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而是提供各种服务。且这个产业是需要全球化的,所以把第三产业比作“英语”这门课程,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和第二产业聚焦“硬科技”,主要是生产制造,所以相对封闭不同,第三产业更需要全球开放,且带动就业和GDP的能力极强,因此在全球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比例最大。

我国也是从2025年前后才开始着重布局这个产业的,中国近几个月新成立的三家央企就属于第三产业:比如总部新设在上海的“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是解决中国交通运输业痛点的物流产业互联网平台;总部新设在天津的“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是解决资源商业化回收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拟设立的“中国数据集团”,则是解决中国各个产业数据孤岛问题的国家级数据流通平台。从这些国家意志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新篇章展开了!

图片

图片

第三产业才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增量!

中国的“农林牧渔”为核心的第一产业以及“硬科技生产制造”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在 2023 年度的GDP分别是1.2653万亿美金以及6.7540万亿美金,已经全面超越了美国0.2517万亿美金以及4.8237万亿美金的规模。我国这两大产业的规模均已位居全世界第一名。但是中国“产业互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GDP在目前尚不及美国的50%。未来中国的 GDP 亟需在这一块奋起直追,而“人工智能+赋能百行百业”给予了中国弯道超车欧美国家的好机会。可以说,未来十年,中国哪个省份掌握了数量最多的产业互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哪个就掌握了GDP增长的核心。在第三产业这个新赛道,我们仔细去研究“杭州六小龙”,可以发现它们都只能算是改造第三产业的部分“早期新型工具”。在未来15年里,还有很多个产业将会使用各种工具重塑各个城市的经济。

图片

图片

麦肯锡和埃森哲的观点很一致:电商等产业将是最大的未来增量!

根据麦肯锡最新发布的《未来15年,重塑全球经济的18个关键领域》报告显示:电商、AI软件和服务、云服务、新能源汽车、数字广告、半导体、低空经济等都是未来全球经济的核心“竞技场”,预计未来15年,这些领域加起来,全球最高可创造48万亿美金的收入和6万亿美金的净利润。麦肯锡这个报告和埃森哲之前报告的观点极其一致:电商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量中排名第一的产业,占未来增量的近50%,将高达20万亿美金。

其中电商又分生活类电商和生产类电商。20万亿美金增量之中,20%依然会来自于阿里巴巴、京东等生活类电商平台,80%会来自于新兴的类似于贝壳找房、找钢网等生产类电商平台。生产类电商隶属于“产业互联网”范畴,占产业互联网总营收的80%;而产业互联网又隶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范畴,占生产性服务业总营收的80%;生产性服务业又隶属于“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总营收的80%。按照规模顺序排比则是生产性电商<产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生产性电商凭借着其占未来全球经济增量的近50%份额,是当之无愧的未来经济总龙头。

图片

图片

杭州乃至浙江对生产性电商的理解不深,政府手段也乏善可陈!

杭州的生活类电商代表是阿里巴巴,这家公司依托于杭州肥沃的外贸和消费产业土壤,淘汰掉了当时北上广深的过千家同类电商平台,在杭州迅速地成长了起来。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当时阿里巴巴总部在北京或者纽约,可能也死掉了,因为杭州的土壤才最适合阿里巴巴。同时,也因为土壤的原因,杭州乃至浙江政府和民间目前对于生产性电商的理解并不算深,至今没有出台全面的面向生产性电商平台的引育政策,可见,其在这个领域的总体培育手段是乏善可陈的,也导致了杭州至今没有成长出来更多的头部生产类电商平台。杭州少有的、优秀的中国化纤行业头部产业互联网平台“化纤邦”,2014年成立于杭州,2024年,其总部却正式迁入到了厦门集美,很让人惊讶。

图片

图片

搞好万亿级生产性电商产业集群,其实并不难

生产性电商平台逐步发展起来后,将会如同阿里巴巴革新掉了超市等线下实体店一样,把全球除了生活类产业外的各行各业、各个城市的细分行业大市场和产业园区的信息数据、物流、供应链、专业服务等环节通过“在线交易”和“人工智能”的高效驱动,逐步搬到线上来。做这个事情的创业,好比是在线上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大市场、产业园区”,而不管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建立园区,前期为了招商,一定是需要免费入驻才能把人气聚集起来的。因此,前期就很需要时间来培育和“熬”。

要干好这个事情,首先得有一批愿意燃烧青春的人进入这个行业,带领平台度过从0到1的阶段,逐步把这个产业的人聚集在一起;其次还需要有人懂这个行业的痛点,真正让这个行业能够降本增效并且愿意持续使用这个平台;最后还需要有投资方愿意持续投资这个行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无粮草,半路可能就饿死了。

图片

图片

建设万亿级生产性电商产业集群,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当然,也不需要太苛责杭州,整个中国,对生产性电商平台理解和支持的城市,也只是近3年才开始陆续出现的,如果按照最早重视的城市进行排序,TOP5顺序应该是日照>广州>上海>重庆>南京。

上海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地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来扶持和鼓励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原因是因为其至今都没有正式成立生产性电商平台产业投资基金,笔者和上海的各个区政府领导交流发现,他们都很急这个事情,但是也只能干着急,因为产业基金的成立牵涉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很多政府产业基金都强制要求有民营资本的注入才能最终成立,这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搞成的。

上周,反而是江苏省宣布在全国第一个成立了“数据产业和平台经济基金”,如果这真是已经实缴到位,江苏能抓住这波窗口期快速出手对外投资招引的话,江苏或将有望对上海实现弯道超车。

图片

图片

发展生产性电商,捷径在于“产业投资基金”!

发展生产性电商,一定是久久为功的事情,但也不是没有捷径。捷径就在于城市一把手对政策的使用。有了一把手的重视,再加上行业最缺的东西:“投资基金”,则可以快速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第一是需要一支至少2亿元的创投基金,主要用于投资种子和天使轮产业互联网项目,同时配套成立多个孵化器;第二是需要一支至少10亿元的产业基金,主要用于投资中期、即将突破盈利天花板的产业互联网项目,同时配套设立一个线下园区,投资以后,就可以把这些项目总部搬到这个园区里面来;第三是需要一支至少20亿元的并购基金,主要用于和当地的上市公司一起,并购成熟、盈利的产业互联网相关的专业类公司。产业基金一旦覆盖产业生命全周期,就可以在当地快速打造出生态圈。

图片

图片

产业互联网,反而是三四线城市的机会

全球发展生产性电商的趋势逐步明朗,但是中国还在逐步疏通这个产业的A股上市退出通道,随着今年国家队的入场,预计中国这个行业能在2028年左右成为继“硬科技”之后的第二大上市IPO热词。

现阶段,这个产业还处于青黄交接的缝隙期,行业所有的企业估值预期普遍不高。比如合肥市政府前年从湖南的湘江新区把拥有百万级苗木行业用户的“苗木通平台”总部挖去了肥西县,只花了1300万元现金,从此就让苗木通只属于合肥了。

还如同当时的杭州,作为二线城市,反而凭借着低运营成本、好产业生态,孵化出来了阿里巴巴一样,生产性电商平台更需要低成本和好的产业生态。

现在同为二线城市的长沙,也在中国信息协会2024年底的最新调研中,凭借着综合成本优势和产业人才优势,被评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总部首选第一位”。

又比如山东日照作为中国的四线城市,近4年凭借着城市一把手亲自协调,全市集中力量,利用日照港口的商贸流通优势,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其财政局旗下的日照财金集团,出钱、出楼、出力、出人,并且将引育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集团三大主营业务之一,得以快速在日照形成了产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几年时间就新增产业互联网总交易额近千亿元,全市数字经济GDP增速位列山东全省第二。2024年5月,还吸引习近平主席前去考察调研了日照,考察调研的核心就是这个城市的“智慧化”。可见这个产业,在于先天优势,更在于后天努力!

最后,祝各个城市都能抓住未来15年,重塑城市经济的关键领域!图片

注:图片来源于:pixabay.com,已获得免费授权,标明作者即可连同文字一起免费转载。

知一思享

何志毅教授领衔的产业研究的成果展示!外部产业研究的优秀成果采集!何门师生的思想精华荟萃!

2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