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观点
  3. 稳定币—Web3.0时代的货币新范式
菜单
本页目录

稳定币—Web3.0时代的货币新范式

原创 牛其建 知一思享

2025年09月22日 08:08 湖南

图片

引言:

稳定币的诞生背景

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开启了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时代,但其价格剧烈波动性严重阻碍了日常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旨在保持价值稳定的数字货币稳定币(Stablecoin)应运而生。其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锚定法币或其他稳定资产来降低价格波动。2014年,Tether公司推出首款锚定美元的USDT稳定币,标志着稳定币这一特殊品类的诞生。

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桥梁,稳定币通过算法或资产抵押机制维持价值稳定,既保留区块链技术特性,又规避了加密货币的波动缺陷。本文将从技术演进、市场应用、监管挑战三个维度,系统梳理稳定币的发展脉络,并探讨其在Web3.0时代的进化方向。

图片

技术演进:

从抵押型到算法型的创新之路

2.1 第一代:法币抵押型稳定币(2014-2018)

以Tether的USDT为代表的1:1法币(美元)抵押模式成为早期主流,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且价值直观。但中心化托管引发的审计争议(如Bitfinex挪用储备金事件)暴露出透明性缺陷。2018年诞生的USDC采用银行账户+定期审计机制,推动行业向合规化迈进。2025年9月Tether宣布将通过“安克雷奇数字银行”发行专为美国市场定制的合规美元锚定的新代币USAT,并委托坎托·菲茨杰拉德公司监管USAT的储备资产。鉴于Tether的规模和体量足以影响美国加密货币监管规则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如果USAT能在2025年按计划在美国成功发行,预示了稳定币正在向“日常通用货币”转变的系统性趋势,具有极大象征意义。

2.2 第二代:加密资产超额抵押型(2019-2021)

MakerDAO推出的DAI创新性采用ETH超额抵押(150%以上抵押率)和智能合约自动清算机制,实现去中心化稳定。用户通过向 Maker 协议的智能合约金库存入合格抵押品(如 ETH、WBTC、USDC 或RWA 代币等)开设金库,每个金库类型对应一种特定抵押品(例如 ETH-A、WBTC-B、RWA007 等),抵押品价值必须高于借出的 DAI 价值。例如,若 ETH 价值 1500 美元,而 ETH-A 金库的最低抵押率要求为 150%,则用户最多只能借出 1000 美元的 DAI。这一机制旨在吸收抵押品价格波动风险,确保系统偿付能力。但黑天鹅事件(如2021年5月以太坊闪崩)仍引发抵押品价值归零风险。

2.3 第三代:算法稳定币的兴衰(2022-2023)

TerraUSD(UST)通过双币机制(UST与Luna)维持价值稳定。其核心机制为:用户可将价值1美元的Luna兑换成1枚UST(铸造),反之亦可(销毁)。2022年5月,TerraUSD(UST)在72小时内价值归零,连带其姊妹代币LUNA暴跌99.9%,400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其崩盘事件揭示无抵押模型的系统性风险。2023年推出的FRAX是由Frax Finance项目发行的‌算法稳定币‌,‌‌采用50%法币+50%加密资产混合抵押的双重机制维持其价值与美元1:1的软挂钩。其独特之处在于结合了加密货币抵押(如USDC)和算法调控(通过治理代币FXS),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抵押率,被视为更稳健的折中方案。

市场应用:

从交易工具到金融基础设施

3.1 加密货币市场的稳定器

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已经占据了全球加密资产交易总量的70%以上市场份额,在各大数字资产交易所之间发挥着关键的价值传递媒介作用。根据最新市场数据显示,到2025年5月,两大主流稳定币USDT(泰达币)和USDC(美元币)的市场占有率为85%,日均结算总规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这一规模的增长将显著提升数字资产市场的流动性,有效降低交易过程中的摩擦成本和滑点损失。稳定币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加密货币市场的交易效率,也为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的融合搭建了重要桥梁。

3.2 跨境支付的革命性突破

RippleNet等先进的区块链支付网络通过创新性地采用XRP加密货币与美元稳定币相结合的双轨机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近乎实时的跨境资金转移,其交易确认速度可达秒级,同时将手续费成本大幅降低至传统SWIFT国际汇款系统的十分之一。2024年,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率先在全球范围内迈出历史性步伐,正式将Tether公司发行的USDT稳定币纳入国家法定货币体系,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开创了主权国家采用数字稳定币作为官方货币的先例,更为全球数字货币的监管与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标志着加密货币在主流金融体系中的应用进入全新阶段。

3.3 DeFi生态的流动性基石

稳定币作为加密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各类DeFi协议提供了关键的流动性支持。在借贷协议领域(如Aave、Compound等),稳定币是最主要的抵押品和借贷资产;在收益聚合器平台(如Yearn、Convex等),稳定币是用户获取收益的基础投资标的。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到2025年,稳定币在DeFi生态中的锁仓量预计将达到总TVL(总锁仓价值)的45%左右,这一比例充分体现了稳定币在整个去中心化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可以说,稳定币就像血液一样,为整个DeFi生态系统输送着不可或缺的流动性,支撑着各类金融应用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监管博弈:

合规化与去中心化的矛盾

4.1 全球监管框架分化

美国《稳定币法案》要求发行方需持银行牌照,欧盟MiCA法案将稳定币纳入电子货币监管。2025年,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正式实施将为香港加密资产市场注入合规动能,更有望重塑跨境支付、数字资产投资及金融基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未来伴随着稳定币在全球各个国家的广泛应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出台针对其的监管制度。

4.2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技术平衡

USDC稳定币的发行方Circle公司近日正式推出了一款创新的区块链审计工具,该工具能够实时追踪和验证USDC的链上储备金状况,实现了储备资产的完全透明化和可视化。与此同时,去中心化稳定币DAI的社区治理机制也在持续演进,MakerDAO社区近期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对抵押品参数进行了动态调整,包括修改抵押率、新增抵押资产种类等关键决策。这两种主流稳定币的发展路径呈现出鲜明对比:USDC依托中心化机构的技术创新来增强透明度,而DAI则坚持去中心化治理模式,通过社区共识来优化协议参数。这种差异化发展不仅体现了稳定币生态的多样性,也反映出加密行业在监管合规和去中心化理念之间的不同探索方向。

未来前景:

Web3.0时代的货币新范式

5.1 技术融合趋势

跨链互操作性技术正迎来重大突破,以LayerZero为代表的先进协议通过创新的全链互操作方案,成功实现了包括USDT、USDC在内的主流稳定币在超过100条异构区块链网络间的无缝流转与自由兑换。

隐私增强领域也取得显著进展,由Zcash核心开发团队打造的zUSD隐私稳定币创新性地采用了零知识证明技术,在确保完全符合金融监管要求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了可验证的匿名交易功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预计在2025年投入测试的SmartUSD实验性项目将引入前沿的AI动态调控机制,该项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实时分析市场数据,能够精准预测抵押资产的价值波动,并据此自动调整稳定机制参数,从而显著提升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5.2 应用场景快速拓展

元宇宙经济领域迎来重大发展:基于区块链的虚拟世界平台Decentraland最新数据显示,其平台内虚拟地产交易中高达90%的金额采用稳定币进行结算,这一趋势凸显了加密货币在虚拟经济中的主流化进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稳定币交易主要使用USDC和DAI等主流稳定币,反映出市场对价格稳定性需求的同时,也展示了去中心化金融在元宇宙场景中的深度应用。

在环保金融创新方面,Climate DAO近期推出具有开创性的碳信用代币化解决方案,发行了与碳信用挂钩的稳定币CLIM。这一创新产品将传统碳市场的信用额度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代币化,每个CLIM代币都对应着真实可靠的碳抵消额度,为环保投资提供了更高效透明的金融工具,有望推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提升,同时降低参与门槛。

跨境支付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开发的数字人民币与港币稳定币自动兑换系统已成功上线。该系统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了两种数字货币间的即时、自动化兑换,不仅大幅提升了跨境支付效率,也为"一国两制"框架下的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树立了典范,标志着主权数字货币在跨境应用场景中的重要突破。

现实世界资产(RWA)应用在金融领域的探索持续深化,多个国际金融机构已开始将RWA通过区块链进行数字化锚定。黄金、国债及房地产等传统资产被转化为链上通证,实现全天候交易与更广泛的流动性释放。其中,稳定币将用于这些RWA通证的交易和结算。例如,投资者可以使用稳定币购买数字化的黄金通证,实现对黄金资产的便捷投资。这不仅为传统金融资产赋予了新的交易活力,也让稳定币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到传统金融资产的数字化交易中。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稳定币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信息不透明、流程繁琐等问题,而稳定币可以结合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融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使用稳定币进行应收账款的融资,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完成还款和清算,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融资成本。

在游戏行业,稳定币也逐渐崭露头角。随着区块链游戏的兴起,玩家在游戏中的资产交易需求日益增长。稳定币可以作为游戏内的通用货币,为玩家提供稳定的价值存储和交易媒介。玩家可以使用稳定币购买游戏道具、装备等虚拟资产,也可以将自己的游戏资产出售获得稳定币,实现游戏内经济的稳定运行。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小额支付的需求日益增长。稳定币可以实现快速、低成本的小额支付,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体验。例如,在一些线上服务平台,用户可以使用稳定币进行小额的订阅、打赏等支付操作。

随着Web3.0时代的发展,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从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从金融领域到各个行业,稳定币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新兴数字经济的重要纽带。

5.3 终极形态猜想

当前数字货币领域正在快速发展,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稳定币模式:

首先是各国央行直接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稳定币,例如美国正在研发的数字美元,这类稳定币由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最高的法律保障和货币稳定性。

其次是基于全球多边机构信用背书的超主权稳定币,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机制,这类稳定币由多个主权国家共同支持,具有跨国界的支付结算优势。

最后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动态稳定币,通过AI算法实时监测市场供需变化,动态调整汇率波动区间和容忍度阈值,能够更灵活地应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这三种模式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科技创新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探索方向。

结语:

稳定币的进化哲学

从技术工具到金融基础设施,稳定币的演进史本质是去中心化理想与现实约束的博弈史。未来稳定币或将形成分层体系:法币(等价资产)抵押型满足合规需求,加密抵押型服务DeFi生态,算法型探索前沿货币实验。正如Vitalik Buterin所言:真正的稳定币不是价格的稳定,而是信任机制的稳定。

知一思享

何志毅教授领衔的产业研究的成果展示!外部产业研究的优秀成果采集!何门师生的思想精华荟萃!

2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作者  牛其建

北大光华MBA

知一智库副院长

研究员

责编 草堂月 | 美编 邹邹